宁夏西海固:泾河源头活水来

www.bjdaily.net/news/ 2016-10-09 21:39 来源: 未知 我要评论

   宁夏西海固:泾河源头活水来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系列报道(一)

  在宁夏固原市境内,有一条蜿蜒逶迤的战国秦长城。往日的烽火狼烟、兵戈铁马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只留下这巨龙般的斑驳残垣,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

  专家学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包括这段长城在内的留存于宁夏境内各时期的长城遗迹,与400、300、200毫米等降雨线神奇重合。这些像黄色飘带一样起伏于黄土丘陵间的古长城,勾画出了宁夏的自然区划。

  在这段战国秦长城南部50公里开外,坐落着曾留下毛泽东不朽诗句的六盘山。六盘山山高林密,松涛漫卷,降水丰沛,是著名典故“泾渭分明”中“泾河”的发源地,因此得名的泾源县亦是青山秀水、甘泉汩汩,被誉为中国西北高原上的绿岛。

  秦长城以北200公里外,是穿山越谷、从黑山峡涌入宁夏北部平原的黄河。她从中卫南长滩村进入宁夏后,性情温顺,款款流淌,银线织锦,浇灌出名扬天下的“塞上江南”。

  然而,被夹在六盘山区与塞上江南之间的一块焦渴的高地,则赤地百里,千沟万壑,是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

宁夏西海固:泾河源头活水来

  干旱缺水是宁夏西海固群众祖祖辈辈挥之不去的梦魇,常常要到几公里外驮水 图片由宁夏水利厅提供

  (一)水困

  西海固“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据《固原水利述要》记载:从1582年到1950的368年间,西海固出现严重干旱63次,平均5.8年1次;而1950年至上世纪80年代的近30多年中,严重旱灾达8次,周期缩短为平均每4.8年1次。每遇大旱,干山枯岭沿途到处可见驴驮人抬、远途拉水的悲壮场面。而每次政府的送水车进村时,则成了一切生灵的节日,人们提着水桶、排着长队等待每人一天三五斤的救命水。

  干旱缺水,一直是祖祖辈辈的西海固人挥之不去的梦魇。曾几何时,人们在这片干渴焦灼的土地上盼水、找水,因水赤贫潦倒,因水悲苦泣泪。

  翻开宁夏扶贫攻坚史的历史画卷,一条最醒目、最持久、最不屈不挠的主线就是解决“水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水利工作者,一代又一代山区干部群众,在这片沧桑多难的黄土地上打井、打窖、修库筑坝、建设中小型人饮工程,谱写了宁夏水利建设者可歌可泣的历史壮歌。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西海固地区的缺水问题十分牵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投资在宁夏建成了固海扬水、盐环定扬水、扶贫扬黄灌溉、固海扩灌等一批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群众的饮水困难。但由于宁夏中南部的原州区北部、西吉、彭阳、海原南部等地山大沟深,黄河扬水对距离如此之长、扬程如此之高的这些地带“鞭长莫及”,致使该地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长期没有可靠稳定的水源保证,成为中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一块枯塬。随着气候变暖、人口剧增、部分水利工程逐渐老化,一些已经解决了“吃水难”问题的地方再度出现水荒。

宁夏西海固:泾河源头活水来

  人畜共饮,水安全无法保障

  (二)决策

  历史,总是充满了机缘巧合。

  1952年,59岁的毛泽东来到河南开封的黄河岸边视察,面对新中国“南旱北涝”的现实,他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这一宏大的战略构想由此开始孕育。

  1972年,西海固“家无隔夜粮、冬无御寒衣”的贫穷、落后景象牵动了周恩来总理的心,国务院火速向西海固派遣医疗队、抗旱队,宁夏南部山区掀起了第二次兴修水利热潮。就在这一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建设接近尾声,两年后将实现“高峡出平湖”的奇迹。此时,宁夏老一辈水利专家吴尚贤等首次提出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南水北调”设想:把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泾河水,通过截引的方式,穿山越沟,引入清水河,解决清水河上段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问题。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局限,自治区作出先建固海扬水工程,后考虑“引泾济清工程”的考量。

  上世纪80年代,自治区再次组织专家论证,制定出高线、低线两个引水方案,将工程更名为“六盘山引水工程”。当其时,辐射陕甘宁三省区的盐环定扬水工程开工,泾河引水仍然未被提上国家水利建设议程。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旱魃疯狂地在宁夏中南部山区肆虐。1992年,固原地区发生了上世纪最严重的旱灾,旱情超过民国十七年(1928年)大旱。此后的年景亦是干旱接踵,连年成灾,山区群众吃水极度困难,党中央、国务院万分忧心。在宁夏人民的热切盼望中,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水利专家云集塞上,再次对六盘山引水工程进行勘察、论证,提出了“走直线打长洞”的引水方案。但考虑到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开工建设,财力有限,工程第三次搁浅……至此,经过近30年论证、被宁夏人民热切期盼的“泾河引水”梦,伴随寒来暑往经历着漫长曲折的三上三下。

  旱情铺天盖地

  抗旱的消息像一条条饥饿的虫子

  爬上了报纸的头条

  和八点钟的电视新闻

  久违的雷声

  已榨不出一滴狂喜的泪

  亲人们,心急如焚

  任干旱的刀锋

  在大地的肌肤恣意妄为

  这是长期生活于西海固的诗人王怀凌眼中的1995年“西海固影像”。

  是年,西海固大旱,王怀凌加入到抗旱队伍中,平生第一次涉过清水河,蹚着将近一拃厚的烫土向东部山区进发。沿途所见所闻令他触目惊心:他看到了嘴唇上结着一层血痂的挖甘草的女人,提着水桶站在路边的灰头灰脸的老人,跟着送水车精疲力竭的鸟雀,还有那些每天在学校能领到一碗水的孩子们——因为一碗水,山区学校入学率空前地达到百分之百。

  “我才知道,同在一片蓝天下,在一个建制县域,人的生存条件竟有这么大的差距。尽管我的老家六盘山区还很穷,但不至于缺水到如此严酷的程度。1995年,对我的人生和创作而言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写下了著名的《大旱的四月》《西海固民间倒影》等组诗和系列散文的王怀凌追忆。

  “非无水也,有水而不能用也!”饱受缺水之苦的人们一任发源于六盘山的泾河水冲出群山,浩浩汤汤,兀自东流,只能发出苦涩而无奈的喟叹。

宁夏西海固:泾河源头活水来

  中庄水库是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的主调节水库,是实现和保障整体工程安全供水的“核心”和“咽喉”工程

  (三)落定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群众的渴望越急迫,党中央的关怀就越深切。

  新世纪以来,六盘山特困地区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得到习近平、李克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注。建设好重大民生饮水工程,彻底拔掉西海固贫困的根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化作从中央到地方坚如磐石的信心与无尽的情怀。

  2004年初夏,宁夏旱塬上走来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是时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又值大旱,老人查看群众水窖,询问老乡生计,匆匆步履间掩饰不住深深的焦灼。此后,盛华仁年复一年十到宁夏,为西海固的一草一木、一羹一饮殚精竭虑。他深情地说:“我是宁夏人民选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虽然退下来了,但是我总觉得还有一些事没有做完,没有做好,没有完全尽到责任。我总想竭尽所能,为宁夏发展和宁夏人民的幸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党心民意汇聚,使命更兼深情。

  几年里,《关于解决宁夏中南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等4个“水建议”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众多与盛华仁一样关注这片热土的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将关怀化作春雨,推动“泾河引水”这一跨世纪民生工程走在梦想成真的路上。

  2008年金秋,承载着世纪风雨,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了50周年华诞。

  为一揽子解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务院出台了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改善这一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极为紧迫的民生工程。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解决这一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促进宁夏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研究适度开发泾河水资源,抓紧开展固原地区城乡水源工程(即六盘山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部分水资源调配工程。”醒目在列。从根本上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资源型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宁夏最大的民生工程迎来历史性机遇。

  2009年春节前,刚刚挂牌成立的宁夏水务投资集团进入“战时状态”,他们与水利、发改、勘察设计、固原地方的一批专家领导踏风雪、冒严寒、反复论证、夙兴夜寐,第四次启动了泾河引水工程。

  从启动到审批立项的4年多时间里,数百位中国水利水电专业领域的翘楚、相关部委专家来往穿梭于荒塬枯岭,激烈争论、呕心沥血,为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方案夜以继日地工作。该设计方案与“水资源、水供给、水生态、水环境、水工程”五位一体的宁夏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一脉相承,将六盘山东麓丰沛的泾河水向北输送至中南部山区,通过水源调蓄利用,近期与北扬黄河水、当地库井水构建“南引北扬、丰枯补剂、联合配置”格局,远期结合大柳树水利枢纽,将进一步改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承载力。

  2011年7月,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可研报告于2010年8月上报水利部,2012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报告于2013年7月经自治区发改委批复。项目审批涉及的环评、土地预审、水资源论证等18项支撑要件于2012年5月前全部经国家环保部、国土部、黄委会等国家部委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完成审批。

  “令人吃惊的缺水现状,山区群众的贫困程度,还有一代代宁夏水利人不舍不弃的坚持,是加快项目落地的‘情感推手’。”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总经理顾耀民说。

  2012年6月3日,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奠基仪式在原州区开城镇和泉村中庄水库建设现场隆重举行。

  2013年7月初步设计报告批准后,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四十年祈盼,百万人心愿。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工程,这个汇聚了几代宁夏水利人智慧和心血的宁夏版“南水北调”世纪工程,终究落定开工。她的决策开工见证了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一个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生动注脚。(光明网记者 王建宏 通讯员 连小芳)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北京在线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北京在线-北京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京ICP备10020637号 北京在线 关于我们